顯示具有 聰明採購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聰明採購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7年3月10日 星期六

聰明採購3:沒有台灣貨,吃糖吃鹽傷腦筋(下)

台糖全盛時期曾經為台灣創造70﹪外匯產值,當年身為台糖員工可威風,雖然比不上今日科技新貴坐領紅利股票的風光,不過民國四十五年為蔗農和糖業相關從業人員量身打造的「蔗農保險」,不管生病、老婆生小孩都有錢可以領,不知羨煞多少連工作沒著落的台灣人。

風光跟著蔗糖產量減少落幕,而今台糖剩下懷舊的五分車(糖廠小火車)和台糖枝仔冰,讓人們憑弔過往風華。平日吃的甜食,裡面攪拌的糖多半也被巴西、澳洲的外來貨取代。##CONTINUE##

外來糖好吃與否,每個人的味蕾各有定見,但總有些「愛用國貨」的歐巴桑,指定要買「台灣糖」。阿桑的說法不外乎:「台灣糖卡香,炊年糕、煮甜湯ㄟ出味。」會說出這般行話的行家多半是日日操持家務,以生活智慧取勝的「高齡媽媽」。年輕一輩多半走進超市,隨手一拎,管它白糖、黑糖、紅糖,只要有糖就好。

甜食好吃與否,糖的選擇有很大的學問,就像「冰糖燕窩」總不能唏哩呼嚕的倒進砂糖了事,每種糖的選擇都有學問在。

冰糖:結晶越透明品質越高

冰糖是砂糖提煉而來,用特級砂糖(白砂糖)做的就是白的,用二級砂糖(紅砂糖)製造的就是紅的。

冰糖品質好壞的差別不在顏色,而是冰糖的「結晶度」。品質越好的冰糖,結晶越完整越透亮,原因在於其用古法人工萃鍊出甜度最高,雜質最少的冰糖,相對要將糖中的雜質除去,製作時間越長,自然成本也較高。

一般來說用白砂糖的雜質比紅砂糖少,自然其提煉出的冰糖越是純白,顏色透亮純白的冰糖不是漂白,而是製作過程較紮實。至於,顏色偏黃或者紅褐色,並非有機,而是製作過程中,雜質沒有去除掉,留下的顏色。

二砂:顏色深帶碳味猶佳

婆婆媽媽偏愛台灣糖,在於糖產製過程「火候」夠。以往全台四十多個糖廠全面開工時,內行的客人甚至會問:「這批糖是哪個糖廠出的?」決定採購數量。由於,每個糖廠對於火候控管,以及當地甘蔗品質的差異,內行人會知道哪家糖廠的糖好吃。

進口糖不全然是蔗糖,一般來說蔗糖以香度來說是最紮實的,加上國外糖廠對於糖的要求不似國內老糖廠,自然有人會覺得糖都不香了。

很多做甜食生意的店家,補救之道在於把要用的糖都炒過,所以生意特別好的紅茶店或冰品店,有機會問問,十之八久用的砂糖都是「自行加工」的。

特砂:乾淨雜質少為佳

特砂就是白砂糖,跟紅砂糖比起來,其中的雜質過濾的更乾淨,要求口味「清甜」的食物,特砂是比較常見的選擇。以往遇上夏天,台糖出貨不及,部份糖廠出產的特砂,打開包裝看來就是帶有灰黃雜質,像是不小心混到二砂。原因出自糖產為了趕工沒把糖處理好。而今糖雖然進口,台糖也保有高雄小港精煉廠,來處理進口糖,以求將特砂中的雜質去除。

黑糖:礦物質含量豐富

煮薑母茶最好的黑糖,精煉度較低,保留比較多的礦物質和維生素,其中包括鈣、鉀、鎂和葉酸。中醫會說吃黑糖補血,尤其容易經痛的女孩子,吃點黑糖能舒緩疼痛,在於其中鐵質含量豐富。
糖尿病、高血壓和腎臟病患者,還有容易口乾舌燥的人,還是少碰黑糖,對這些症狀患者,由於其營養素太豐富,也容易加重身體的負擔。

相關連結:
「健康」的糖健康嗎?
台糖全球中文入口網

2007年3月8日 星期四

聰明採購2:沒有台灣貨,吃糖吃鹽傷腦筋(上)


從名字來看,「台鹽」和「台糖」絕對是「愛台灣」,吵得沸沸揚揚的「正名運動」,兩家最老牌的國營事業大可置身事外。

國營企業民營化卻讓兩家老公司,成了標準的「洋買辦」。2002年,台鹽最後一座生產基地「台南七股晒鹽場」完全停產,再也吃不到「正港台灣鹽」。

至於,台糖從全盛時期四十多座糖廠,如今只剩下南靖、善化、虎尾,以及高雄小港精煉廠。若不是這兩年國際糖價上漲,今年(2007年)再關掉一廠。全台每年55萬噸的食用糖市場,剩下不到20萬噸是由台糖全程產製,其他都是進口貨。

低鈉就健康?

自古鹽和糖多半是公賣事業,如今走入民營化,也算時代進步的見證。鹽糖事業「百家爭鳴」的結果,讓過去完全不用傷腦筋比較糖鹽品質的年代消失。光是各家食品廠的低鈉鹽、美味鹽、天然海鹽,不少人疑惑是不是多花點錢,買罐低鈉鹽吃得安心,進而捨棄一包15元的精鹽。

低鈉鹽和精鹽差別在於,低鈉鹽提高食用鹽中「鉀」的比例,降低「鈉」含量,但鹽的鹹度不變。不要吃太鹹對健康當然有好處,但是「鉀」吃多了卻不利腎臟病等患者。

不管用的是哪種鹽,價格不是決定好壞的因素,主要是鹽礦物質比例是否適合個人體質。換上精美包裝和強力媒體行銷的結果,平均單價高過精鹽將近七、八倍的低鈉鹽,幾乎成了健康的代名詞。

自由化競爭,鹽品選擇也變得多樣化,但連炒菜用什麼鹽都要貨比三家,恐怕是當初鼓吹鹽品自由政策之後,從沒想過的後遺症吧!

相關連結:
低鈉鹽真的比較健康嗎?

2007年3月6日 星期二

聰明採購1:海帶、竹笙沒有台灣貨


家庭主婦變笨了!常常被她們跟老媽的對話,訕笑不已。
「頭家娘,海帶是台灣的嗎?」
「竹笙聽說台灣的比較好?」
事實上,不是每項南北食材都可以高唱「台灣好」,因為有不少食材因為天候限制,台灣是無法生產的。就像麵攤吃到的海帶和高級餐廳的竹笙湯,原產地就在大陸自然得仰賴對岸進口。
##CONTINUE##
Q:海帶有台灣的嗎?
A:沒有。
常吃的滷海帶,幾乎都是「舶來品」,因為海帶原本是分佈在北海道和庫頁島冷溫帶海域的食用海藻。原本只適合高緯度生長的海帶,在大陸海洋生物學家曾呈奎努力下,已能普遍種植在大陸沿海,南至江浙、福建。全球90﹪的海帶都由中國大陸供應,大陸最大海帶產地則在遼東半島。
目前大陸貨和日本貨最大的差異在於「緯度」,緯度越高其自然生長條件越好,所以日本北海道昆布(海帶)仍舊是高價產品。
以台灣市場接受度來說,能接受日本昆布價位的仍在少數,尤其小吃店採用的滷海帶,幾乎清一色都是大陸貨。

Q:竹笙有台灣製造的嗎?
A:沒有。
竹笙是依附著竹子生長的珍貴食用菌,原產地在大陸雲南。過去台灣少數山區曾發現「野生竹笙」蹤跡,卻不足到市場上販售。過去野生竹笙都生長在深山裡,採收非常費工,自然物以稀為貴。
而今大陸已經有相當純熟的人工栽培技術,竹笙價格大幅下降。至於,判別竹笙是否為「黑心貨」,可從「味道」辨別。
竹笙漂白方式有兩種,一為「焗硫磺」,二為「浸雙氧水」。採取焗硫磺漂白的竹笙,打開會有一股酸氣,顏色白種帶點米黃,不過食用前用多用水浸泡沖洗幾次,可以將味道和殘餘之食用硫酸去除。這是傳統而安全的保存方法。
浸泡雙氧水的,打開包裝會有一股消毒水味,用此種方法漂白,顏色較容易白,賣相較佳,不過雙氧水中的雜質已經被竹笙吸收,對人體有較大影響。